欢迎进入浙江省舟山学网!
用户∶  密码∶    · 注册 · 修改密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园文学 > 评论 > 正文

读《史记·萧相国世家》有感

文章来源: 作者:孙梦蝶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30日 点击数: [添加收藏]

读《史记·萧相国世家》有感

孙梦蝶

 

我们的身边有很多耳熟能详的成语,如论功行封等等就是出自于《史记·萧相国世家》。之前对萧何略有了解,小时候懵懵懂懂地背着“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后来在史书中涉猎,得知他是汉朝开国丞相,他与张良、韩信,是刘邦夺取政权的主要功臣,是刘邦的左臂右膀,不可或缺。刘邦说过:“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万百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这句话中清晰体现了此三人的地位。

《史记·萧相国世家》的篇幅并不长。一些萧何家喻户晓的故事,如“月下追韩信”等,都没有提到。它只是通过几个简短的例子,从不同侧面刻画出萧何这个谋臣。他的智慧、远见、敬业、城府……都在字里行间表现得淋漓尽致,足可见司马迁功底的深厚。萧何与刘邦的关系,贯串始终。

  萧何眼光远大,深谋远虑。作为刘邦的助手,他不仅做了大量的具体工作,而且很多地方都能从宏观的战略着眼,为建立政权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在这里,司马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阐明了萧何之所以为萧何的所在。国家沦陷,一群起义军蜂至攻入咸阳,看到无数的金帛、钱财、美女、珍玩,每个人都为之动心,而萧何却首先收取秦王朝文献档案,将其珍藏,刘邦由此详尽地掌握了全国地理、户籍等方面的情况,为统一天下创造了条件。就凭这一点,萧何就从无数个战友中凸现出来,为后来他成为汉王朝当仁不让的宰相做了铺垫。他曾是秦政权的一个基层公务员,这个职位也与他能有这样的行动关系密切,正因这个职位,他懂得这些文书、资料、法律、档案对于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楚汉相争期间,萧何虽然没有像韩信、曹参等人那样在前线冲锋陷阵,但他留守关中,制定法令,安抚民众,建设后方根据地,不断地将粮草、兵员补充前线,使刘邦多次转危为安。正如刘邦所说,打猎时,追咬野兽的是猎狗,但发现野兽踪迹,指出野兽所在地方的是猎人。将领仅能捉到的是野兽,功劳不过象猎狗。但至于象萧何,发现野兽踪迹,指明猎取目标,功劳就如同猎人。将领们只是个人的追随,多的不过一家两三个人。而萧何让自己本族里的几十人都来追随,一同打天下,这功劳是无可比拟的。在论功行赏、评定位次的过程中,司马迁借助刘邦和关内侯鄂君的话,充分肯定了萧何的功绩。萧何作为萧何,有他独具的通达和洞察事物发展变化的前途和方向的深邃目光。当刘邦还是沛县一个普通百姓时,萧何就利用县政府小官员的身份常常维护他。刘邦当了亭长,受命要带领服徭役的百姓同赴咸阳,临别时别人送他三百钱,惟独萧何送五百。项羽、刘邦都看不上的韩信,被萧何一眼就看上,并且认准了刘邦的大将军非韩信莫属,费劲周折把韩信推上了大将军的宝座。

  萧何对于子孙后代的深谋远虑更是让人称赞不已。 “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他已为他的子孙后代做了充分的准备,在封建社会,生活只是别人的舞台,活着就已属不易。他采取了低调。为子孙后代购置田地、房产选择在远离大城市的穷乡僻壤,规模只够够维持生计的低水平。历代相国,很多都让子孙享受过荣华富贵,但他不同,他希望子孙能够学习理解他的勤俭与质朴,如果出了挥霍无度的子孙,那么也不会因为穷乡僻壤中还有几亩地几间房而受到豪强势力的追逐打击,可以糊口度日。“后嗣以罪失侯者四世,绝,天子辄复求何后,封续酇侯,功臣莫得比焉。”他的这一举措确实起到了不少作用。

  但司马迁对萧何的描写是多侧面的,文中在写萧何实绩的同时,又刻画了他的缺点。萧何曾多次陷入危机,亏得有好心人的帮助才一次次化解,萧何并非聪明不及张良,而是对刘邦的了解深度不如张良,明哲保身的哲学境界不如张良。 

对刘邦和萧何之间微妙的君臣关系,司马迁也做了较充分的描写。刘邦认为萧何的功劳卓著,但又时刻提防萧何反叛。汉三年、十一年、十二年,鲍生、召平以及那个不知名的说客,先后为萧何敲了警钟,提出了具体的防范措施。萧何为了保全自己,采纳了鲍生等人的建议,博得了刘邦的欢心;但因为民请命,又遭牢狱之灾;最后“素恭谨”的萧何又得到了刘邦的赦免。司马迁这些一波三折的描写,生动地刻画出了萧何的性格特点。

  晚年的,遭受了一次牢狱之灾。起因正是他听从门客的建议,“求田问舍”来毁坏自己的声誉以求得刘邦对自己的放心。高祖征罢黥布军队回来,民众拦路上书,说相国低价强买百姓田地房屋数量极多。高祖回到京城,相国进见。刘邦将老百姓告他强买房地产的状纸让他看,萧何对此并不介意,因为这本来就是一出戏。但是,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萧何又乘机为民请命:“长安一带土地狭窄,上林苑中有很多空地,已经废弃荒芜,希望让百姓们进去耕种打粮,留下禾秆作为禽兽的饲料。”这使刘邦龙颜大怒,用镣铐拘禁了他。是萧何的这次为民请命,无意之间打破自己“求田问舍”的假面具,一个原本面目的萧何,又赤裸裸地暴露在了刘邦的面前。原有的猜忌、担心,在行将就木的刘邦心中,又一次强烈地泛起。亏得王卫尉的一番说辞才使萧何渡过难关。这一幕的草草收场,留下了让人回味无穷的余韵。刘邦对从监狱里释放出来、前来谢恩的萧何说:“相国啊,算了罢。你为民请命,我不答应,说明我只不过是夏桀、商纣那样的昏君,而相国是一代贤相。我把你关起来,是想让老百姓都知道我的错误啊。”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就在这样一番言不由衷的中收场。

  萧何也是自私的。萧何很会识别人才,曾极力保荐过韩信;但后来萧何为了保全个人,又与吕后定计杀害了韩信。“萧何追韩信”的历史佳话使萧何堪称识才惜才的典型,“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史实又使萧何成为反复无常的败事典型。司马迁笔下的萧何就是这样立体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洞若观火的司马迁称“萧相国何於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奇节(没什么作为)。及汉兴,依日月(指刘邦)之末光”,这文字背后的一切都值得细细咀嚼。

欢迎关注浙江省舟山中学微信公众号
公众号: 舟山中学 微信号: zjzszx1921


分享到:
[打印文章]